• 索 引 号:XM00116-70-01-2024-043
  • 备注/文号:厦住建综函〔2024〕63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建设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4-07-15
  • 内容概述: 厦门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2029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厦门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2029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时间:2024-07-15 17:05

九三学社界别活动小组:

  《关于补齐厦门城中村建设短板的建议》(第2029号)提案收悉。我局作为主办单位,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积极推动有关工作并汇总整理各协办单位办理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委员提案分析了我市当前城中村建设存在的现状和困境,针对痛点提出人居环境、基础组织和管理能力、公共资源投入和分布等建议。市住房和建设局高度重视,主动对接委员求计问策,会同市资源规划局、市市政园林局、市文旅局等部门深入开展调研,并及时召集各区讨论分析,以期更好地完善相关举措,促进城中村居住环境更安全、生活更舒适。

  二、措施与成效

  针对委员提出的具体意见建议,我局作为牵头单位,已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具体如下:

  (一)打造安全、舒适的人居环境

  1.坚持人民至上补短板。根据《厦门市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开展“一村一策”策划、规划,各区制定实施方案,生成道路提升、市政提升、消防安全等十大类别项目。2024年,46个试点村策划实施项目597个,改善村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紧盯民生急需,强弱补缺,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重点实施“四大工程”,持续提升城中村居住品质。实施环境再造工程,整缆线、清堆杂、治雨污、做立面、改道路。2023年,25个试点城中村,整治“脏乱差”现象15万多起。实施设施改造工程,做减法、腾空间、强配套。2023年,累计拆违58.67万平方米,腾出空间56.93万平方米,打造“微公园”“微景观”1066处,建设和提升公共基础和服务设施691项,新增学位1088个、养老床位639张。实施产业造血工程,盘活发展用地、闲置资产等资源,培育“城中村+”农业、文化、旅游、夜市等新业态,推动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思明黄厝的民宿、海沧新垵的正顺公寓综合体、翔安沙美的“都市田园”等产业项目,已经产生实际效益。实施安全提升工程,拆改危房309栋,整改“三合一”企业67家,完善智能安全设施、充电桩等10万多个(项),建设微型消防站51个,完成消防技改近5000户、100万平方米。

  2.推出了一套标准指引。研究城中村改造相关政策,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厦门市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工作开展以来,针对城中村改造普遍问题,先后出台《城中村“四个社区”工作指引》《城中村消防整治提升指引》《城中村户外招牌设置指引》《城中村改造规划工作导则》等文件,推动城中村的“两违”整治、消防安全、民宿产业、社区管理等工作有效开展。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取得成效,村民接受改造意愿明显提高,后续,将推动各区实施经营性自建房消防安全技术改造等工作。

  3.推动城中村“微型管廊”建设。一是加强调研学习。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过程中,多次组织实地调研其他地区旧城更新先进做法,汲取有益经验,更新城中村建设理念。二是启动微管廊试点建设。借助此次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契机,探索城中村道路微管廊建设示范点,达到集约道路空间、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市政设施承载力的目标。推动思明区塔头社学堂路微管廊示范点建设,项目西起于塔头西路,东至塔头东路,全长455米,宽度16米,目前已开工建设,计划2024年12月建成。建成后微型管廊可更好地保障片区市政管网高效运营,为城中村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提升城中村治理水平,建设智慧管理服务平台

  1.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一是建成区级城中村智慧管理平台,结合城中村治理特点难点,各区分别出台城中村现代化智慧管理建设体系工作方案,并根据“一村一策”要求,不断整合公安、应急、城管等多方资源。二是强化科技赋能,提升治理效能。如思明区依托区级智慧平台,按照“一机制、一中心、一平台”模式,形成街道综合治理多方共治调度体系,有力推动多方联动联治,高效处理办结城中村事件上万件。三是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治理。思明区智慧平台整合城区治理与社区治理的有关功能模块,平台中的“智慧近邻”(城中村)模块(微信公众号)已推出社区公告、村务公开、在线投票、反映问题(投诉建议)等功能。村民可以通过“反映问题”模块或“智慧思明·一网统管”随时上传有关问题照片和描述,方便网格员了解情况和解决问题,提升城中村管理水平。

  2.积极探索统筹运维管理。引进第三方企业深度参与城中村改造,以政府主导方式,按照EPC+O的模式,村集体、国企、私企均占股份,统筹村内文化历史元素,明确“城中村居民服务”的运营理念,集体为主建设,私企为主运营,政府发债解决建设过程中包括房前屋后政治、道路工程、地面硬化工程等的基础改造签订框架协议,保障建设运营方案落地实施。如,湖里区立足“开发、盘活”两步棋,采用合作开发、政企联动模式,引入中建四局、福信集团等具有资源导入能力、运营能力、投资能力的第三方公司,成立5家平台公司,策划形成后浦、塘边等7个村运营方案,着力打造一村一特色街。

  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坚持以群众为主体、以村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基础设施配套等民生项目为载体,积极发动各方共同参与城中村现代化建设与治理。策划建设的项目充分征求村居民意见,优先补足村庄基础功能后优化整治提升,主要有五大方面:一是改善道路交通,进行路面、路灯改造,规划停车位,电动自行车充电点;二是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老人幸福院、公园、文化活动场所等设施;三是补齐市政基础设施,改造环卫、供排水、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四是消除消防安全隐患,对出租屋进行消防技改,拆除消防通道违章搭盖;五是提升人居环境,增加公园绿地、健身空间、戏台广场等设施,清理房前屋后、巷道杂物及违章搭盖。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我市将始终坚守“现代化治理”目标,围绕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三种类型,保持“改”的步伐不停顿、“治”的力度不松劲,着力解决高危低效产业替代、“二房东”管理、空间梳理、长远发展业态和规范管理长远运维等五个方面问题,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率先实现城中村现代化,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具有厦门特点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模式,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试验、探路先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厦门篇章,奉献厦门经验,提供厦门蓝本。

  领导署名:张进金

  联 系 人:曾庆懿

  联系电话:18860011086

  厦门市住房和建设局

  2024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