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0116-14-01-2025-050
  • 备注/文号:厦住建综函〔2025〕53号
  • 发布机构: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5-09
  • 内容概述: 厦门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190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厦门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190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时间:2025-05-09 17:40

叶少静代表:

  《关于尽快推动“大物业”模式落地实施,有效破解我市无物业小区困境的建议》(第019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研读提出的宝贵建议,对照梳理我市“大物业”管理模式推进情况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专门组织研讨工作思路和下一步具体举措,扎实推进建议的办理和落实。

  二、措施与成效

  近年来,我市以老旧小区改造和完整社区建设为契机,创新推行“大物业”管理模式,现已完成多处试点,正在进行全面推广。“大物业”管理模式通过党建引领聚合力、资源整合破壁垒、服务覆盖提质效,构建起“政府指导+市场运作+多元共治”的小区长效管理机制,有效破解老旧小区失管、公共设施维护难等小区无物业管理顽疾,与您的建议思路不谋而合。

  (一)政策保障建长效

  一是工作指引。2022年,印发《厦门市建设局关于“大物业”管理模式工作指引》,系统性提出引入“大物业”管理的路径和机制,指导片区采用EPC+O方式实现投资、改造和管理一体化。二是试点推进。2023年,印发《厦门市建设局关于印发党建引领无物业小区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以思明区鼓浪屿街道、湖里区东荣社区、集美区盛光社区为试点区域,进一步总结模式经验。其中,湖里东荣社区试点成效显著,已被住建部纳入全国106个完整社区试点项目之一(全省5个),有关经验做法被住建部《完整社区建设案例集》收录推介,并在住建部“加强物业管理 共建美好家园”经验交流会上介绍。三是全面推广。推动思明区鼓浪屿街道、湖里区东荣社区、集美区盛光社区三个应用场景落地,将小区长效机制应用列入各区老旧小区改造绩效评价加分项,列入协同部门的月报任务,列入2025年物业党建联建和物业服务提升工作要点,定期调度,有效推进。各区结合辖区实际,出台具体的“大物业”管理模式实施方案,如,同安区印发《同安区无物业住宅小区管理提升工作方案》(厦同政办〔2022〕29号),海沧区印发《厦门市海沧区建设与交通局关于积极推进海沧区“大物业”管理模式的函》。

  (二)党建引领聚合力

  一是夯实党建基础。成立市、区两级物业行业党委,按照应建尽建原则推动物业企业建立党组织,符合条件的192家物业企业100%成立党组织;组建社区“大党委”,搭建小区党支部、楼道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架构,实现小区党组织100%覆盖,成功把党建触角延伸到小区神经末梢。二是激活自治力量。选优配强小区“带头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激活小区自治力量。截至目前,已推动2397名党员通过选举形式加入业委会,成立业委会1156个,其中,281个业委会党员数量占比50%以上,427个小区党组织书记与业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97个小区业委会成功实行小区自管服务,成功将业主自治力量作用到小区。其中,思明区推行挂钩联系机制,各街道、社区建立小区综合治理挂钩联系机制,对于党组织、业委会(或自治小组)作用发挥“一般”或“差”的重难点小区,建立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挂钩联系机制,每个重难点小区至少安排1名后备力量挂钩联系;对情况特别复杂、矛盾极端尖锐的小区,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挂钩联系,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下沉指导,通过主持联席会议、走访居民群众、开展实地调研等形式,协调各方资源、帮助解决问题。三是打造联建队伍。推行“支部建在项目上”,引导物业企业党员到小区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双报到”,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加强与社区、小区联建;在基础较为成熟的集美区开展“双挂职”,推动26位党员物业主任到社区、小区(网格)挂职党组织副书记,补强小区组织建设。实现全市401个社区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吸纳成员单位2548家,100%组建了由党员、物业人员、业主等组成的多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年均开展活动超万场,推动社区党建变单向管理为“1+N”多元互动。如,东荣社区依托社区联建力量,汇聚财政资金、城服愿景公司出资、单位和居民捐赠等近6000万元,用于片区宜居升级;盘活24处公房资源,解决28个小区物业缺位难题。

  (三)资源整合破壁垒

  一是内外结合实现专人管。整合无物业住宅小区、独栋房屋、公共建筑等资源,延伸周边市政道路、街区公共市政服务,委托物业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管理,实现小区围墙内外物业服务全覆盖。二是肥瘦结合实现有钱管。整合辖区内政府公房资源及街(镇)兜底的环境卫生、秩序管理等经营资源,与无物业小区的物业服务进行捆绑打包,引入物业企业经营管理,对整合出的资源进行盘活再利用,经营收益反哺物业服务成本,实现“微利可持续”,破解企业不想管难题。三是建管结合实现长效管。采用EPC+O方式,将片区改造工程与无物业小区、城中村管理打包,公开招投标引入企业,实施投建管“一体化”,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改造效果可持续。如,集美盛光社区,引入集美发展集团实施“投建管”一体化模式,在改造提升片区停车系统、物业管理房等软硬件设施基础上,整合道路绿化和保洁管养、公共环境卫生保洁、停车及管理等资源,多渠道平衡“大物业”资金缺口,实现辖区物业服务覆盖率从3.9%到100%。

  (四)典型示范强推广

  一是建立多元示范点。在湖里区东荣社区建立投建管一体化模式,将财政资金明确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社会资本配比的改造工程、20年期空间资源运营,与28个老旧小区的物业服务等一并打捆,引进北京愿景集团与地方国企组建项目公司进行统一运营,实现片区内养老托幼设施的补齐、物业服务的覆盖、片区经营的微利可持续。在思明区鼓浪屿建立物业“全域服务”模式,引入思明城资公司,将景区的城市管理运营与片区内无物业小区管理捆绑,将住宅小区物业的“精细化服务标准”移植到城市空间,将传统市政服务与旅游服务整合,覆盖全岛公共空间,包括道路保洁、垃圾分类、公厕管理、古树名木养护、游客咨询等,实现“一把扫帚扫全岛”的高效统筹。在集美区盛光社区探索城市社区与城中村大物业融合模式,引入集美发展集团,整合资源,多渠道平衡“大物业”资金缺口,将321栋自建房、8个无物业小区、28个独立楼栋、318个店面全部纳入物业服务,辖区物业服务覆盖率从3.9%到100%,实体化运行近两年来,服务满意率达95%以上。在思明区厦港新村5-1号试点推行“新共享”物业模式,以每户20元的价格引入一家物业服务企业,为全楼栋业主提供菜单式物业服务。二是组织观摩学习。深入调研,带队前往南京、杭州等城市,调研、学习兄弟城市无物业小区治理模式;组织观摩,会同市委组织部,在集美区召开物业党建联建现场会,组织各区、街道代表观摩学习盛光社区开展“大物业”管理模式,进一步推广经验;今年,我局已结合“红管家 联万家”物业党建联建品牌创建工作,策划“多元物业覆盖模式”物业行业主题党日活动,将通过观摩学习、经验分享、研讨交流等形式,开拓视野,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加大工作宣传,提高各区、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对“大物业”模式落地的认同感。通过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全市无物业小区长效治理模式全覆盖,实现小区治理能力的提质增效。

  三、今后推动计划

  下一阶段,我局将进一步聚焦居民需求,以“红管家 联万家”物业党建联建品牌创建工作为抓手,持续推进多元物业覆盖模式,如,对基础设施条件相对完善的无物业服务小区,指导业主选聘专业化物业服务入驻;对于小区面积小、人口少、楼栋分散等基础条件较为薄弱的无物业小区,探索由社区引进物业服务企业,提供菜单式服务;对尚存低效用地、闲置资源等的片区,推广“大物业”管理模式,以湖里区东荣社区、集美区盛光社区、思明区鼓浪屿街道为样板,通过汇资源、补短板、创特色、优服务,积极发挥社会资本作用,激活小区自我“造血”功能;鼓励未聘请物业服务的小区落实小区自管,鼓励街道(镇)、社区成立社会服务机构实施基础服务兜底。同时,对于承接老旧无物业服务的企业予以表扬、信用加分,推动物业服务企业积极构建线上线下物业融合服务链条,整合社会优质服务资源,建立家政、养老、托育等系列增值便民服务清单,通过由住户点单、企业服务形式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推动全市小区服务精细化覆盖。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领导署名:陈江生

  联 系 人:邱聪惠、苏雅婷

  联系电话:2204279

  厦门市住房和建设局

  2025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