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号:XM00116-14-01-2025-078
- 备注/文号:厦住建综函〔2025〕81号
- 发布机构: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7-23
- 内容概述: 厦门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2067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倪斌鹭委员:
《加快建设厦门小区信息公开平台 共同打造阳光共治小区的建议》(第20252067号)收悉,该提案由我局和市委社会工作部各自分办。您聚焦小区治理,从业主委员会成立前、业主委员会成立后两个维度深入分析,提出了具体意见建议,我局高度重视,对照建议内容,认真梳理工作情况及不足之处,现答复如下:
一、措施与成效
(一)完善制度建设
1.联合市民政局出台《关于加强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自治工作的通知》,提出包括加快业主大会组织成立的筹备工作、指导和监督业主委员会依法开展工作、健全物业管理联席会议运行、社区组织甄选业委会成员、社区居委会加强指导监督、完善业主大会运行机制、推进社区物业民主协商、组织社区开展服务评议等具体措施。该文件收录在全市社区建设工作的材料汇编中。
2.印发《厦门市住宅小区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工作指导规则》(以下简称《指导规则》)及《厦门市住宅小区管理规约》《厦门市住宅小区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厦门市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章程》《厦门市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工作运行机制》等4个示范文本,从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筹备组的成立、业主大会的召开,到业委会的选举,再到业委会的运行管理,全方位地进行指导和规范。通过指导规则和示范文本,努力建设以组织完善为前提、以自我管理为基础、以规则指引为依托的业主自治共管机制。
其中,主要从四个方面发力,规范业委会履职。一是严把人选关。推动驻区内热心公益、有组织能力的党员、干部、社会组织骨干竞选业委会,开展业委会候选人联合审查、竞职宣讲,按照“有公心、有责任心、有恒心”标准,把好人选关。建立社区党委与业委会“双向进入”机制,推荐社区党委委员兼任业委会顾问,业委会主任列席社区党委会议。截至目前,小区党支部书记与业委会主任“一肩挑”455人,800名党员担任业委会主任,2729名党员担任业委会成员,近两年新组建和换届的574个小区业委会全部实现组织意图。二是严把机制关。在指导规则基础上,依托市物业行业党委出台《中共厦门市物业行业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业主委员会监督的通知》等文件,完善管理规约、议事规则等工作制度,规范业委会工作流程。其中,明确提出业主委员会要推选主任一人、副主任一人、监察委员一人、财经委员一人,其他委员若干人;倡导党员业主担任监察委员,负责档案管理、印章管理;倡导具备财务经验或业务知识的业主担任财经委员,管理小区财务;提出业主委员会应建立印章、档案、财务管理及信息公开等制度,推进业委会自治规范化、制度化。三是严把决策关。明确小区党组织对业委会选举、大额资金使用、选聘物业等小区重大事项进行审议把关,为小区管理加道“安全锁”。另,已在思明区、集美区试行的“双章”制,业委会重大事项(大额资金使用、选聘物业等)由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审议把关,小区重大事项需同时加盖业委会、业主大会印章方能生效,为小区管理加一道“安全锁”。截至当前,思明区、集美区共有10余个小区落实双章制度。四是严把履职关。创新审计进小区制度,一方面,引导业主委员会委托专业审计机构,在物业服务企业变更、业主委员会换届等情况下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并公示审计结果,审计费用可在公共收益中列支;另一方面,由市、区、街三级分别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对住宅小区物业公共收益进行审计核查。推动全市1479个物业小区100%完成了公共收益自查,1376个(次)小区完成了第三方专业核查,剩余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计划在2027年前实现核查覆盖。有关经验做法被中央和省主流媒体报道、省住建厅转发全省推广。
3.编制《业主委员会工作指导手册》《物业管理工作人员服务手册》《物业服务企业管理服务手册》《物业管理法律法规汇编》等四份实务手册,配套《成立业主大会申请》《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筹备组代表推荐表》等36份实操性范本模板,从企业管理、业主自治、基层职责等,为物业服务各方主体提供了全面而细致的操作指南,帮助有关人员精准执行。
(二)强化工作指导
各区政府也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规范指导工作。思明区住建局会同区委组织部系统梳理社区物业党建联建、业委会运行、换届等工作要点,形成《思明区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工作实务手册》《思明区物业管理工作实务手册》,并纳入社区标准化建设“1+6”制度体系;出台《思明区建设局关于住宅小区共有资金专项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街(镇)具体开展核查工作。湖里区出台《湖里区加强小区业主委员会建设暂行办法》(厦湖委〔2018〕23号)《小区业委会规范化建设的十条措施》,瞄准小区业主关心关注的业委会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规范小区业委会运作机制;区委组织部、区住建局、审计局、民政局(区小区办)、公安分局、检察院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湖里区关于开展住宅小区共有资金专项审计工作方案》,聘请第三方机构对辖区住宅小区共有资金收支情况开展核查工作,核查对象包括物业服务企业及业主委员会,核查范围涵盖公共收益和日常专项维修资金,实现对小区共有资金的全过程监管。集美区四部门联合印发《集美区网格小区党支部、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工作指导意见(试行)》(集社治委办〔2022〕24 号),同时多举措探索业委会监督管理措施。如,建立资格联合审查制度,建立由镇(街)党(工)委和法院、城管、信访、公安等部门对业委会委员资格的联合审查制度。2023年,对261名业委会候选人进行了资格审核,取消53名不符合条件的候选人资格。探索明确业委会法律主体属性,探索将业委会在民政部门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目前集美区红树康桥、大学康城二三期项目已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集美民政局通过“年审+‘双随机’抽查”形式,由第三方审计机构对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小区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核查,全面审查财务会计报告、业务活动、内部建设等8项内容,监督业委会合法合规用权。
(三)深化物业治理
我局紧扣群众对物业“好服务”的期待,以“红管家 联万家”品牌创建为引领,以物业整治和品质提升为抓手,系统开展“主题党日、典型创建、技能竞赛、物业服务周、成果展演”五大专项行动,打出厦门市物业服务提质增效“组合拳”,着力构建“业主满意、质价相符、规范透明、响应快速”的物业服务体系,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创新发布“红管家 联万家”厦门市物业党建联建品牌,系统性整合“党建+物业”资源,打好“1+5”工作组合拳。一是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以主题党日形式组织企业每月走进一家标杆企业或示范项目,用好的理念和做法启发,刺激企业“卷”起来;二是开展物业服务周,以7月第1周为全市物业服务周,创新推出“你点单,我接单”模式和“物业+”平台,联动物业服务和生活服务行业力量,提供丰富多元的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和认同感;三是开展技能竞赛,以物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形式,锻炼队伍、提升技能、培养人才;四是开展典型创建,以典型创建形式树立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方面行业标杆,着力构建“业主满意、质价相符、规范透明、响应快速”的物业服务体系;五是开展成果展演,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物业故事,提高行业认同感。今年以来,我局已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政法委等4部门印发年度工作要点,发出“红管家 联万家”品牌地铁专列,设置地铁站主题陈列,预计传播声量达50万人次;组织首届物业服务周活动,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政法委、市委文明办、市司法局等6部门,联动家政服务等6大行业协会、6大产业,号召百余家企业积极参与,提供服务清单1200+,服务覆盖小区222个,服务超15万人次;组织召开主题党日活动2场,企业有感有得,参与度持续高涨,报名人数从5月首场80人扩展到6月120人,行业转型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系列做法获《法治日报》《福建日报》《厦门日报》《健康报》等10余家媒体20余次报道。
(四)强化正面典型
一是坚持人才培育。制定物业管理法律法规解读、实操指导等业务系统培训计划。去年,已依托物业管理协会开展培训15次,累计培训人数3000余人;湖里区住建局已会同区委组织部、社会工作部制定《年度基层治理履职能力培训计划》,“区级示范培训+街道兜底覆盖”,分层分类对小区(网格)党组织书记、业委会主任、物业项目负责人开展专题培训,累计开展区级示范培训4次,街道兜底培训27次。今年,中共厦门市委组织部、中共厦门市委社会工作部已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治理工程学院共建“厦门社会治理学院”,同步设立“中国人民大学田野课堂教学基地”,在厦门打造开展课程研发、培训教学、案例建设、教材建设、课题研究的重要基地,将进一步强化我市履职培训力量。
(五)强化科技赋能
您所提及的“家住厦门”平台,系2018年市委政法委、市工信局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依托i厦门认证体系,搭建了面向全市的小区共治平台,面向政府通过数据回传到网格化平台进行小区管理,为强化基层社区共治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平台通过共享市、区、镇(街)、社区(村)四级联动的网格化平台和公安局、资源规划局、住房局等部门数据,做好住户信息核实和核验保障性住房等业主身份信息的有效性;把人、地、物、组织通过标准坐标定位对接整合在“家住厦门”平台中,业主根据自己的权限,可通过“家住厦门”微信公众号查看公共区域的实时监控、首期专项维修资金情况。平台通过投票选举表决、邻里纠纷调解、物业报事报修等各类公共事务和民生服务线上办理,为业主大会、业委会、业主开展小区物业管理工作打造高效的科技基础,积极解决业主大会召开难、业委会选举难等问题,打通了小区服务管理的最后一百米。“家住厦门”共治平台自2019年4月开始在集美6个试点小区试运行,7月份开始面向全市小区提供免费接入。截至目前平台已接入小区超过100个,已关注用户超过20万,认证户数超过30000户,已完成各类投票200个。
我局亦将厦门市物业管理综合平台嵌入“家住厦门”,全市业主均可通过该微信公众号可便捷查询物业管理政策及相关通知、日常专项维修资金及公共收益公示、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经理信用、星级评定结果、首期专项维修资金余额情况,提高物业信息公开透明度,为业主参与小区自治监督提供便捷途径。据悉,当前该平台已与市委政法委脱钩,平台功能、运行等有关事项尚在确认中,我局将持续关注,积极推进平台共联。
各区亦结合实际建设智慧服务平台,如思明区建设了智慧小区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公正、公开、公平、便捷地参与小区治理的指尖治理工具,一方面居民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电子投票,参与小区共同事项,截至当前该系统已覆盖全区10个街道98个社区,并组织对各街道、社区具体操作人员开展操作培训,系统实际有效发布投票活动50余场,累计浏览使用量超5000人次;另一方面,推动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在“智慧思明”平台、移动端小程序上定期公示业委会决议、业主共有资金等内容,并打通与“厦门市物业管理综合平台”连接,方便居民可随时查询相关小区的公共收益和日常专项维修资金的公示情况,充分保障业主知情权、监督权。翔安区开发“翔安e小区”小程序,优化物业管理服务流程,提升基层服务效能,推进小区事务信息化管理,实现业主大会电子投票。截至目前,已有雅居乐御宾府等6个小区使用平台完成业委会组建或其他事项表决。
二、存在的问题
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法律主体性质和定位、业委会成员身份和责任追究、个别或者部分业主诉权范围等事项,涉及组织、自治、诉讼、监察等制度,根据立法法规定,属于只能制定法律的事项;然而因未得到授权,《物业管理条例》也无法予以明确,其他法规、规章更无权涉足,导致实践中许多相关问题无法可依、难以处理,影响了业主自治功能的实现,成为推进小区依法治理的掣肘、瓶颈。
三、今后推动计划
一是做好配合上位法规、政策的宣传落实工作。据悉,国务院已计划启动《物业管理条例》修订工作,我局已收集并反馈建议18条,将持续跟进上位法规修订进展。同时,做好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今年印发《管理规约(示范文本)》《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示范文本)的宣贯工作。
二是呼吁业主自治事项单独立法。呼吁将业主自治事项纳入国家法律立法计划。据中国人大网了解,此前就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制定业主委员会组织法”的议案,我局也在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的我市法规实施情况调研工作中,提出“业主自治单独立法”的建议。同时,积极配合市人大、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争取特区立法权并主动突破创新,强化小区业委会建设,从经济特区法规层面解决那些力所能及的问题。
三是建强红色业主委员会队伍。结合我市“红管家 联万家”物业党建联建品牌创建工作,强化红色业委会正向引领,提升业主委员会或临时物业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覆盖。持续发挥物业行业党委力量,加强行业统筹,打通各级、各部门的协同联动路径,发挥市、区物业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我市物业行业向好向强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党建引领、能力提升和多元共治“三轮驱动”,依托“厦门社会工作学院”开发“业委会工作标准化培训课程”,课程内容涵盖法规解读、财务管理、工程监督等内容,培训范围涵盖街道、社区物业工作人员、业委会、业委会专职人员等,进一步使业委会成员学法、懂法,有效延伸社区基层治理触手。
四、进一步推进提案建议的落实。由于办理时间较短,部分工作为长期性工作。今后,将继续针对提案所提出的建议,持续协调各职能部门、单位按照各自职责,进一步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完善小区治理,持续推进基层治理水平提升。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陈江生
联 系 人:邱聪惠
联系电话:2204279
厦门市住房和建设局
2025年7月22日